色差儀是以人眼為基礎研制的光學儀器,其在測色時模擬的是人眼看色的過程,因此其測量視角與人眼觀察物體的視角具有一致性。本文對色差儀視場角的含義及視場角的類型做了介紹,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!
顏色作為一個心理物理量,不僅與物體表面反射、透射或吸收,照明光源的相對光譜功率分布相關,也依賴于人眼對光的響應特性。為了精確定量的描述顏色,CIE提出了CIE1931標準色度學系統(tǒng)和CIE1964補充標準色度系統(tǒng)。我國的國家標準GB3977-19974也參照上述兩個色度系統(tǒng)對顏色的表述和計算進行了規(guī)定。
CIE1931標準色度系統(tǒng),規(guī)定了CIE1931標準色度觀察者2°視場色匹配函數(shù)(或稱CIE1931光譜三刺激值),適用于1-4°視場范圍,如下圖所示的x(λ)、y(λ)、z(λ)。CIE1964補充標準色度系統(tǒng),規(guī)定了CIE1964標準色度觀察者色匹配函數(shù),又稱10°視場色匹配函數(shù)(或稱CIE1964光譜三刺激值),適用于大于4°視場范圍,如下圖所示x10(λ)、y10(λ)、z10(λ)。
標準觀察者是一個專有名詞,了解顏色體系的發(fā)展過程,就不難理解2°標準觀察者和10°標準觀察者(以下簡稱觀察者)。2°觀察者和10°觀察者的實質是一組標準觀察者的配色函數(shù)。這組配色函數(shù)是通過一些正常色觀察者統(tǒng)計得出的,它與人眼的結構相關。
2°觀察者的配色函數(shù)是1931年建立起來的,而10°觀察者的配色函數(shù)是1964年在2°觀察者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的基礎上發(fā)展起來的,10°觀察者的視場包含了2°觀察者的視場。10°觀察者具有更為嚴密的統(tǒng)計基礎,因為它是建立在更多位正常色觀察者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基礎之上的。2°和10°觀察者的視場如下圖所示。
CIE1931-XYZ標準觀察者的各個參數(shù),都是適用于 2°視場的中央觀察條件(適用10-4°視場),此視場角下觀察物體,主要是人眼的中央凹椎體細胞起作用。故小于1°的極小視場的顏色觀察和大于40的視場顏色觀察條件,CIE1931-XYZ標準色度觀察者不適用。因此,為了適應大視場的顏色觀察,人們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,又建立了“CIE1964-XYZ 色度學系統(tǒng)”。
在“CIE1964-XYZ補色色度學系統(tǒng)”中觀察被測物體,既覆蓋了視網(wǎng)膜中心的椎體細胞,也覆蓋了視網(wǎng)膜中央凹周圍的桿體細胞,它適合于10°大視場。人的眼睛在2°的視場條件下,識別物體顏色的能力較低,在10°的視場條件下,判斷顏色的精度和重現(xiàn)性較高。目前顏色測量大多采用,10°的視場。
色差儀中所采用的視場角度分為2°跟10°。視場角度的形成與人眼結構有關,對于任何的刺激,人眼中的錐體細胞都會產(chǎn)生反應。從生理學的角度講,人眼視網(wǎng)膜中存在感光的錐體細胞與桿體細胞,這些細胞將接受到的色光信號傳到神經(jīng)節(jié)細胞,后由視神經(jīng)傳遞到大腦中,產(chǎn)生色感。錐體細胞與視神經(jīng)是一對一連接的,便于在光亮的條件下接受外界刺激,所以錐體細胞能感知物體的顏色。1931年CIE制定2°觀測角實驗是基于當時人們認為錐體細胞集中在視網(wǎng)膜的中心凹內(nèi),約700萬錐體細胞密集在2°視場內(nèi),后來研究認為中心凹外也存在錐體細胞,于是1964年重新進行相關的實驗后制定出了10°視場角度。
有文獻分析在A光源下2°與10°差異不顯著。1964年制定了10°后,CIE標準建議采用10°視場角度。
Copyright © 2024 深圳市三恩馳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:粵ICP備13073186號
座機:020-82880288郵箱:3nh@3nh.com
總部地址:廣州市增城區(qū)低碳總部園智能制造中心B33棟6、7、8層
400-888-5135